如何评价已经过去的2017

首页-弗雷德斯    如何评价已经过去的2017

岁末已至,又到了总结的时候。

 

作为本年度的最后一篇推文,我想和大伙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个行业的 2017。

 

设备层数字化

 

数字化无疑是这几年工业行业的重头戏。而在 2017 年,数字化开始呈现出快速向设备底层元件演进的趋势。

 

这其中,年初曾提到的 IO-Link 就是设备层数字化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大批自动化厂商在今年推出了各自的 IO-Link 产品(尽管 IO-Link 技术本身其实已经面市好几年了)。这种现场级的点到点数据通讯协议,将帮助产线设备实现底层传感器和执行机构信号的数字化,让各种不同类型的现场元件能够以一种通用的 I/O 连接接入其控制系统。设备的 I/O 系统将因此从包括硬件连接设计开发应用集成调试配置...等在内的各个方面变得十分简单

 

然而真正让我们感受到现场设备数字化强劲势头的,是各种基于数字技术的动力传动产品的出现,并且它们都因为数字化而带来了功能性和易用性...等多方面的极大提升。例如:

 

在我看来,这种底层设备元件、尤其是基础动力组件的数字化,其现实意义是非常明显的,因为数字化正开始在 OT 实体层面为企业赋予实用的应用价值,而这其实正是我们时下正在践行的制造融合和产业升级所必须具备的核心与基础。

 

进一步的集成化

 

随着用户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复杂,各种跨界技术在自身不断迭代的同时,它们与设备系统之间的集成和整合必然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渐进过程,并且会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进入 2017,大家对于像 SINAMICS S120 和 汇川 IS810N-INT 这类使用单电缆伺服反馈的集成运控产品已经是十分习以为常了,因为这些技术早已经被市场和用户认可和接纳,开始进入快速普及的阶段了。

 

而像 Σ-7F 这类集成驱动电机产品就完全处于另外一种境地。尽管业内仍然对其应用前景保持着极为乐观的预期,但仅从近些年各家已经发布的几款产品看,功率限值和硬件成本...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依然还是很明显的。

不过这并没有阻止厂商们在此项技术上的推进。例如:Rexroth 方面就在其新一代的 IndraDrive MI 系统中增加了现场级驱动模块;Beckhoff 也在今年的 SPS IPC Drive 上推出了其分布式驱动系统;而 Kollmorgen 则是将集成驱动与直驱电机技术整合在一起,专门为协作机器人打造了一款名为 RGM 的集成动力关节模组,极大的简化了机器人产品的设计和制造。

 

这一年中最吸引眼球的集成运控产品当属一些自动化厂商推出的各种基于长定子直线电机技术的电驱传输系统,从 SuperTrak,到 SPS IPC Drive 上的 ACOPOStrak,再到TS,以及iTrak、 XTS 和 MagneMotion,尽管它们的技术规格硬件布局各有千秋,但却都让我们看到了设备工艺流程产能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已经有不少用户将此类传输系统整合应用到其产线设备中了,可以说,这种独立动子式电驱传输技术正在开始被市场逐步认可和接纳

当然,除了运动控制以外,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进化过程中还需要不断集成和整合各种不同类型的跨界技术,例如:集成数控功能集成视觉技术...等等,这一点从各大厂商在这些技术上的研发、收购...等投入就可见一斑。

 

 

融合的方向

 

关于制造技术的各种融合,如果说前两年还仅仅是一些预测性的概念和设想,那么今年我们就已经能够清楚的看到各家在这方面布局的实际行动了。

 

例如 ESTUN 对 TRIO 的收购,就是非常典型的设备驱动系统与控制平台的整合;再比如从年中 ABB 收购 B&R,和 EMERSON 对 Rell Automation 的收购要约, 就能明显看出 PA(Process Automation)和 FA(Factory Automation)趋向融合的节奏;而几大自动化厂商相继推出各自的大数据云平台,如:MindSphere、Abbility、Predix、FactoryTalk SCIO、ECOStructure...,则是硬生生的将 IT 技术架在了 OT 系统之上。

 

然而,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是否真的都需要这种大一统式的生产制造平台,却仍然是个不大不小的问号。因为这些少数大而全的超级系统,往往很难帮助用户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解决那些在设备应用层面出现的各种专业领域的具体技术问题,如:液压、气动、机器人...等等。从这个角度看,跨领域、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交互,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意思的是,用于实现跨系统网络互通的通用以太网技术,在今年也悄悄的浮现在我们眼前了,并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先是在 SPS IPC Drive 上,B&R 方面展出了基于 OPC UA TSN 的演示系统,并在其官方推文中阐述了这项前沿技术的应用价值,紧接着EtherCAT 组织也发表了一份关于 TSN(Time Sensitive Network)的声明,并携 Beckhoff 发布了一款名为 EK1000 的 TSN 耦合器模块。与此同时,一些业内媒体也开始就此发文评论了 OPC UA TSN 有可能给制造业带来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老实说,目前这项技术距离最终落实到具体产品和应用场景,至少还有 1~2 年的时间,而若要在各个行业应用普及,目测也应该是三五年以后的事情了,并且这期间必定会存在各种曲折和不确定性因素,例如:协议标准推广、迭代升级,各厂家在协议技术细节上的博弈和妥协...等等。

 

不过,这种跨系统网络互通技术的出现,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在不“颠覆”现有系统架构的情况下,灵活的融入各学科专业技术的可能性;和在制造技术趋向融合的大方向上,继续保持术业有专攻的重要性。如此看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 GE 要出售其工业部门以专注于 Predix 的升级和业务发展;以及,为什么罗家要拒绝艾默生的高价收购要约

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站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看到的那个未来似乎是已经注定了的,而在技术选择和应用实施时,我们依然还是可以有着非常灵活、多样的选择的。因为,制造融合其实是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一系列阶段性结果,而不是最终目的;所谓的数字化集成、信息化整合...等等,只不过是期间可能会使用到的一些(而不是全部)技术手段而已。

 

在这个过程中,任何能够创造商业价值和经济利益的技术和产品,都将会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2018年1月2日
浏览量:0
收藏